膀胱癌

背景成因

泌尿器官中,最常發生癌症的部位就是膀胱。男性膀胱癌的發生率高於女性,發生的年齡從40歲之後就逐漸增加。膀胱癌早期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4%。

危險因子

膀胱癌發生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,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
  • 抽菸:約五成的膀胱癌患者為吸菸者。
  • 職業:四分之一的膀胱癌患者與職業有關。長期接觸化學染劑、皮革、橡膠類物品的美髮師、機械師、礦工、畫家等工作者風險較高。
  • 烏腳病:烏腳病流行地區也有較高的膀胱癌發生率。
  • 膀胱發炎與感染
  • 家族史
  • 食品添加物:加工肉品中添加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會增加罹癌風險。
  • 輻射或化療

臨床症狀

  • 血尿:典型的症狀就是血尿,特別是「無痛性血尿」。
  • 排尿問題:頻尿、解尿困難、解尿疼痛、尿急與尿液滯留等症狀。
  • 膀胱炎、上泌尿道感染:膀胱炎症狀有頻尿、尿急、小便疼痛,甚至有血尿的情形。上泌尿道感染的症狀為發燒、畏寒、排尿有燒灼感,有時腹部兩側的腎臟部位有疼痛的情形。
  • 腎功能異常:腎水腫或腎衰竭。

相關檢查

  • 身體評估檢查
  • 尿液細胞學檢查:此為目前篩檢膀胱癌重要的診斷以及追蹤依據。
  • 超音波檢查:腹部的超音波掃描檢查,可顯現出膀胱周圍的外型以及膀胱腫瘤的大小和位置。
  • 靜脈腎盂攝影檢查:檢查泌尿系統包含腎臟、輸尿管,以及膀胱有無異常的影像。
  • 膀胱鏡檢查:利用膀胱鏡經由尿道進入膀胱檢查,同時將懷疑異常的地方直接做切片送檢以確定診斷。
  • 經尿道超音波檢查:可以清楚測出腫瘤侵犯的程度,並作為提供治療的依據。
  • 電腦斷層攝影(CT):可針對膀胱及周圍器官以電腦化X光的橫斷面攝影方式,來了解腫瘤的大小、膀胱壁侵犯程度、膀胱外組織是否已有侵犯、淋巴結是否轉移等現象。

癌症分期

世界衛生組織將膀胱癌細胞分為三級:低惡性潛力乳頭泌尿道上皮癌、低惡性度及高惡性度。

分期則依照原發腫瘤大小及侵犯深度、腫瘤是否擴散至淋巴結,以及是否擴散到其他部位為依據,美國聯合委員會(AJCC)分期系統如下:

分期   腫瘤範圍 治療策略
零期 表淺性 即原位癌,腫瘤侷限在膀胱表面的黏膜層內 內視鏡切除
一期 腫瘤穿透表面的黏膜層,無淋巴轉移 內視鏡切除→膀胱灌注治療
二期 侵犯型 腫瘤侵犯到肌肉層,無淋巴轉移
  • 化療 + 放療 + 內視鏡手術
  • 化療→根除性膀胱切除 ± 術後輔助治療 (化療、免疫)
三期 腫瘤穿出肌肉、脂肪層或侵犯附近的器官、淋巴結
四期 高惡型 腫瘤侵犯到骨盆腔壁,或已遠端淋巴結、器官(如肺、肝) 轉移
  • 化學治療
  • 免疫治療
  • 標靶治療

治療照護

手術治療

手術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療方式,依疾病程度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是治療成效的關鍵。

  •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 (TUR-BT):這通常是表淺性膀胱癌的治療法。手術時採半身麻醉,膀胱鏡經由尿道進入到膀胱內,將癌細胞切除並以電燒灼法殺死周圍殘存的癌細胞。
  • 經尿道內視鏡雷射治療術:最大的效用是已接受過治療後,定期追蹤被發現的表淺性膀胱癌。
  • 部分膀胱局部切除術:較適用於是單一而且是表淺性的膀胱癌,若曾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人,則不建議此手術。
  • 根除性膀胱全切除術:手術切除的範圍包括整個膀胱及其周圍的淋巴結、部分尿道與鄰近可能受侵犯的器官、組織。
放射線治療
  • 輔助性放射線治療:手術後是否使用輔助性的骨盆腔放射治療,必須由泌尿科醫師與放射腫瘤科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出決定。
  • 保留膀胱的治療組合:為了盡可能協助病人保留膀胱,病人通常要先接受經尿道內視鏡膀胱腫瘤切除術,先清除肉眼可見的膀胱腫瘤,經過數週,待膀胱內的傷口復原後,開始合併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。
  • 緩和性放射線治療:用在緩和症狀,如膀胱腫瘤出血、淋巴結轉移腫大引起的壓迫症狀或骨骼轉移引起的疼痛等。
化學治療
  • 膀胱內灌注治療:此治療適用於表淺性膀胱癌經內視鏡切除腫瘤後,主要目的為預防復發。
  • 靜脈給藥治療:屬於全身性的治療,用於晚期或轉移病人,以點滴注射。
免疫治療
  • 膀胱內免疫療法 (生物療法):臨床上證實卡介苗 (BCG)可用來治療表淺性膀胱癌,除了增進全身及局部免疫力,達到抑制癌細胞的效果,還可進一步達到預防膀胱癌的復發。
  • 免疫藥物治療:膀胱癌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,能透過喚醒身體的T細胞來攻擊癌細胞,部分膀胱癌病人能得到長期生存獲益,並幫助改善生活品質。
標靶治療

衛福部已於2020年核准轉移性膀胱癌病人使用針對「FGFR突變」的標靶藥物,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、提升療效;目前需自費使用。

照護

手術治療
  • 傷口照護:保持傷口周遭乾淨、乾燥;若發現傷口出現紅、腫、熱痛、有分泌物或發燒,請立即回診。
  • 手術後會有導尿管留置,需每日喝水3000c.c以上,以防因血尿而造成尿管阻塞。尿管拔除後仍容易有短暫的解尿困難、疼痛感,故需多喝水、勿憋尿、勿劇烈運動,手術後一個月才可恢復性生活。
  • 採取膀胱全切除術的病患,由於體內沒有膀胱可以貯存和排泄尿液,因此在進行根除性膀胱全切除術的同時,會做膀胱重建或尿路改道的手術來取代原有尿液收集或出的功能。
放射線治療
  • 穿著寬鬆、柔軟、容易吸汗的衣物,減輕對皮膚的刺激。
  • 輕拍或以清水輕拭皮膚紅癢處,不可用力抓或是自行買藥擦。
  • 若皮膚出現破皮、傷口,請通知護理人員。
  • 泌尿道症狀:可以藉由多喝水來增加排尿量或使用藥物來改善。
  • 性功能:性能力受到影響,例如女性會感覺陰道乾燥,男性則可能會有勃起困難。
化學治療
  • 少量多餐,避免生食與空腹。
  • 掉髮時,出門可以戴帽子或假髮。
  • 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。
免疫治療
  • 腹瀉:與醫師討論是否服用止瀉藥物。
  • 噁心:少量多餐,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。
  • 可能有膀胱疼痛、血尿、頻尿等症狀,一般約持續兩天左右大多可得到改善。
標靶治療
  • 皮膚乾燥:擦拭保濕性高的乳液。
  • 紅疹、痘痘:以冰敷舒緩不適感,不要抓破紅疹。
  • 甲溝炎:穿著透氣鞋襪,不要長時間走路、跑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