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色絲帶可代表血癌和腎藏癌。
血癌
小檔案
白血病俗稱「血癌」,是從造血器官「骨髓」中生出癌症,破壞正常的造血功能。跟其他癌症不同,白血病從骨髓長出來,會隨著血液循環遍及到全身,屬於全身性疾病,因此分期並無意義,但可根據臨床病程進展的速度、癌細胞成熟度、細胞來源、形態特徵,劃分為:
- 骨隨增生不良症候群(MDS)
-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(AML)
-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ALL)
-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(CML)
-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(CLL)
治療
醫療團隊會就不同種類的白血病,擬定治療策略,隨著醫學進步,白血病的治療有更多選擇,包括: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、標靶治療、造血幹細胞移植,另外還包括近幾年興起的細胞免疫治療等。
白血病往往來勢洶洶,病人因疾病造成免疫力下降,常出現發燒、感染,必須以醫院為家,有時甚至還需要住在隔離病房,治療上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,因此學習自我照顧、接受與疾病共存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
預防/篩檢
白血病成因十分複雜,至今仍然不十分清楚,可能致病的原因包括輻射線、化學藥劑、遺傳或基因突變、自體免疫能力異常、病毒以及吸菸等,白血病的檢查主要靠血液檢查與骨髓檢查。
參考資料:癌症希望基金會希望之路手冊、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
腎臟癌
小檔案
腎臟癌囊括所有從腎臟細胞長出的惡性腫瘤,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,但最常發生在60~70歲間,50歲以後發生率會逐漸增加。根據細胞型態分為:腎細胞癌、腎盂癌、腎腺癌等,成人中常見的細胞類型為腎細胞癌(占90%)。
治療
當腫瘤侷限在腎臟,未出現遠處擴散時,手術切除是最佳的治療。
而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已遠端器官轉移(如肺、肝)的第四期腎臟癌,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已成為主要的治療方式。
臨床上,針對晚期腎臟癌,治療前醫師會依據「國際轉移性腎細胞癌聯合數據庫評分」IMDC區分病人的風險等級,再製訂專屬治療計畫。
預防/篩檢
腎臟癌細胞初期發展緩慢,早期沒有症狀,隨著腫瘤變大或轉移,會開始出現貧血、虛弱、體重減輕、發燒、血尿、腹部腫塊及腰部酸痛等。
近年來因健康檢查大幅普及,早期腎臟癌約有1/2是接受超音波檢查時偶然發現,因此建議定期健康檢查,有助早期發現。
參考資料:癌症希望基金會希望之路手冊、國泰綜合醫院、三軍總醫院